•  > 保险> 正文
  • 平均每天发生110起事故 医美之痛保险来止?

  • 2019-12-22 15:16:22  发布于:北京市  
  •  来源:中国经营报

    平均每天发生110起事故 医美之痛 保险来止?

    文/黄玉璐

    “女子花23万元隆胸,居然做出四个胸。”

    12月18日,一则隆胸事故新闻,又将久治不愈的医美行业之殇推至公众眼前。与之相伴的,是消费者与正规从业者的普遍困扰。

    根据《中国医美“地下黑针”白皮书》,中国医美行业合规执业者大约1.7万名左右,非法执业者数量却超15万人。与之相“匹配”的,是高企的医美事故量,据统计,每年黑诊所发生的医疗事故约4万起,平均每天110起。手术失败、登门求偿、媒体曝光、告上法庭……医美事故中的受害者也坠入漫长的维权深渊。

    直视医美痛点,保险产品应运而生。2015年前后,“医美保险”概念就在国内生根发芽,相关产品频频问世,医美与保险企业试图跨界联合,用保险产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正规机构、医师以及消费者保驾护航。

    但业内人士透露,此前医美保险“市场反响平平”,业界与消费者的接受度都相对较低,不过这并没有浇灭医美机构与险企的热情,12月10日,专门从事医疗美容投资和管理的联合丽格集团刚刚与平安产险北分共同推出定制专属医疗美容医师责任保险、医疗美容意外伤害保险。

    前路跌跌撞撞,前景尚不明朗,为何仍有企业“痴心不改”,推出医美保险产品?医美保险又能否成为医美行业与求美者的“止痛剂”?

    交织的问题与期望,切开医美顽疾的“一体多面”。

    A面:乱象丛生保险出世

    医美机构与险企联合推出保险产品的背后,是久被诟病的行业乱象。

    2019年暑期,辽宁大连、河南南阳接连发生两起整形致死事件,其中南阳女护士整形致死案中,麻醉医师未在该机构注册,属于违规执业。11月底,央视又曝光“3天学会做整形,宾馆会议室里手术”的医美乱象。

    对比4年前,如今医美行业的投诉量翻了不止10倍。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消协组织共收到关于医疗美容行业的投诉483件,而2018年全年该数据为5427件,仅2019年上半年,相关投诉已达3535件。

    《2017中国医美行业黑皮书》写道,国内医美行业,不能提供营业执照和医疗机构职业许可证的医美机构数量超6万家,是正规诊所的6倍,黑诊所年手术量为正规诊所的2.5倍,超2500万例。

    “中国医美行业迄今为止就没有一天进入过正轨。”作为医美行业资深从业者、投资人,联合丽格集团董事长李滨直言。

    同时,违规、非法机构的壮大威胁到正规机构的生存,消费者也“选择恐惧”。

    李滨接受新域实验室(ID:hellolaoban)采访时表示,违规机构通过美容院等渠道“截胡”,求美者无法对接正规医生,出现客流极化——好的医生没有客人,消费者无处寻找正规医生,“黑医美”却门庭若市。线上问诊平台“美大夫”CEO杨文罡透露,如今,一些消费者为了“避坑”,甚至到整形医院换药室门口“蹲”野生案例。

    医美保险的出现,剑指行业乱象,行业协会也发起呼吁,试图通过保险机制与联盟,为正规机构、医师及消费者提供“庇护”。

    2017年7月,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医疗风险管控中心向正规医疗美容机构发出加入“医美保”保障项目的邀请,希望通过管控中心对相关医美机构进行资质审核确认,由保险公司保障联盟提供针对正规医美机构、医师及求美者的全方位保险保障。

    那么医美保险究竟如何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杨文罡解释称,医美行业医疗事故的发生主要缘于非法行医与过度治疗,从源头上,医师险的作用在于对合规医生及其执业范围进行认证。但医师责任险并非执业医生的“免罪金牌”,平安产险北分方面介绍,如果医生在投保第一年发生恶性事故,产生理赔,那么第二年就要涨价,甚至不准投保。

    也就是说,险企首先会对投保医师责任险的医生进行合规性审查,避免自身承担过大风险,保险即成为医生的“资格证”。

    医美意外险则试图缩短消费者与机构的周旋时间,使消费者尽快得到经济上的理赔救济,同时也形成数据沉淀,以提供行业监管与规范上的参考。

    据介绍,此次联合丽格与平安产险北分推出的两款保险新产品,其中“医疗美容医师责任保险”针对医生群体,分为手术类与非手术类保额,年累计赔偿额最高可达200万元。医美机构可通过险企为旗下医生投保,公立医院及个人执业医师则可以通过入驻线上问诊平台“美大夫”,为自己购买医师责任险。

    “医疗美容意外伤害保险”针对求美者,投保金额和保额分为多个档次,最低投保金额70元,保额10万元。

    此外,此次两款保险产品引入中国美容整形协会风险管控中心作为第三方机构,管控中心医师专家资源库中的认定委员们轮流“出马”,以助医疗事故发生的快速评估认定,实现及时理赔。

    李滨坦言,此次两家企业携手,同样是希望用保险产品,倒逼行业诚信机制的完善,让医美医师责任险成为执业医生的“通行证”,让医美意外伤害险成为消费者的“护身符”。

    同时,业内人士表示,在医美行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普及的保险已成为行业正规发展的助推器,也在反哺保险业的生长,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

    资深保险从业者方肯告诉新域实验室(ID:hellolaoban),在日本、韩国、泰国等医美行业较为发达、医美渗透率较高的国家,医生、机构及消费者通常会主动或配套购买医师险与意外险。

    B面:几经尝试 险阻重重

    保险助力医美的构想是完美的,但先行的列车负载着缺憾。

    在此次保险产品发布会上,李滨坦承,早在2015年,联合丽格便与另一家险企合作,推出过类似的保险产品,但“市场反响平平”,对此次两款产品的推广前景,李滨甚至公开表示:“我想告诉大家,我们仍然对困难要抱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2015年以来,多家险企与互联网医美平台陆续推出相关产品,如号称互联网首款面部局部保险的阳光保险“美呗”、中国人保医美意外险、华安保险“貌美如花综合意外险”、众安医疗美容险和医美医师责任险、新氧“氧气保”等。

    但面向消费者的医美意外险难被“买单”,医美医师责任险也常被“空置”。

    在“淘宝保险”上,华安保险推出的97元“貌美如花综合意外险”上线4年有余,总成交记录为100次,远低于其他种类的意外险;而新氧发布的《2019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过去一年,新氧免费赠送出73万份医美医疗意外保险,但仅13.74%的用户填写完整的投保信息并获得该项保障,86.26%的用户未完成投保。

    李滨指出,目前“很多医生就算买了保险,出了问题也不找保险公司理赔”。

    “医疗美容意外险短暂地推行过一段时间,但由于缺乏系统、专业的规划,医疗的事故率、功能性损伤发生率、效果责任认定部分的风险认定不足等情况,使得医疗美容行业的保险产品有价无市,发展得并不是很理想。”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团体事业部总经理李剑云指出以往医美保险偃旗息鼓的原因所在。

    方肯也告诉新域实验室(ID:hellolaoban),过去,部分医美保险产品缺乏深耕细作,“推一个产品,推完就算了,但医美市场变化多快呀,产品叠代多快呀”,对应的保险产品却没有跟上,同时,在保险业,“前几年都没太重视数据收集和运用”。

    医美保险产品推广难,也与消费者的保险观念尚不普及有关。

    “中国保险业还在上升期,全民保险意识还在提高中。前两年的统计,中国人均寿险保单持有量仅为0.1份,远低于发达国家1.5份以上的水平。”方肯解释道。

    新域实验室(ID:hellolaoban)随机采访了7位95后女性消费者,仅1位听闻过“医美保险”的概念。有过医美消费的陈默与单丹则称,后续如果有医美消费,也不会购买医美意外险。受访的两位80后女士对医美保险产品颇感兴趣,认为只要保险产品价格合理,占医美消费项目价位的比重不大,会配套购买。

    而在年轻的陈默、单丹看来,术前选择口碑好的医生比买保险更重要,“我相信我选择的技术过硬的医生,即使出了事情,用媒体和舆论的力量也可以解决”;术后修复比单纯赔钱更重要,“如果没做好,整形医院肯定会重新做,这需要一些精力去纠缠,要是做得更差,直接挂了,那保险赔了我也挂了,还是没用”。

    多次医美消费的陈默说,她到机构消费时从未被工作人员推荐医美意外险,对这类险种也并不知悉,在她看来,机构推保险,就是变相表现不自信:“你在我家做手术,买个保险吧?”

    正如李滨所言,“中国医美行业对保险的接受度不太高”,包括消费者的保险概念尚未普遍形成,医美消费缺乏理性。

    加之医美行业的“荒蛮”现状,进一步“拖累”了保险产品的推行。

    李滨曾撰文揭露,一些心术不正的机构,也不会希望顾客理性消费、购买保险,因此短期内难以接受医美意外险。

    “市场需要有责任感的强者。目前医美行业良莠不齐,(医美保险)市场没培育好。”方肯认为,医美企业是否具有规范市场的意识,对于推广保险产品也很重要,但有这份责任感的企业还是太少。

    李滨也坦言,中国医美行业仍处于尚显稚嫩的“婴幼儿时期”,消费者的认知也很欠缺、很早期,甚至认为:“保险产品到底能不能推得动不清楚,我们也没有十足的信心保证这款产品会卖得好,或者大家都能接受。”

    C面:行业顽疾 多方共治

    尽管多方试图通过保险机制净化行业生态,但业内人士观点认为,针对医美行业沉疴,还需多方“共治”,保险仅是助力之一,何况医美保险的推行有赖于行业的规范发展。

    在方肯看来,医美行业与保险行业是互相成就的关系,普及的保险产品是医美行业的“助推剂”,也是违规操作的“照妖镜”,同时医美保险的推广工作也需要健康、良性、成熟的医美生态来促进。

    当被问及是否有针对个人的医美意外险产品时,一位保险经纪顾问答复称:“目前保险公司也只能接受(整形美容)协会会员单位的投保,单店的风险大,保险公司不可能跟个人承保。”

    李滨称,从医师投保了也不愿找理赔、机构不愿推荐保险等现象可以看出:“大家的心态并不成熟,进而说明整个中国医美行业的生态也很幼稚。任何一个行业,当对保险产品排斥、回避、害怕,甚至不愿意提起的状态存在时,说明这个行业是不成熟的,不够现代化。”

    而在从业者眼中,靠保险来推动中国医美行业“茁壮成长”,还远远不够,少数企业的努力尝试也催不熟医美行业。

    “我们做美大夫、共享医院、引进保险,实际上都是在倒逼诚信机制。但靠我们一己之力是非常小的,就像蚂蚁向大象收保护费一样可笑。”李滨感慨,仅个别机构倡导规范,对改变行业环境而言,实在鞭长莫及。要想真正实现医美行业的健康发展,完善的立法、直击要害的监管、政府对消费者的教育、保险机制的护航、民营医美机构的自觉等,都必不可少。

    “保险,对大多数行业,都起到‘助推’的作用。”方肯总结道,想治疗医美行业的乱象顽疾,就需要“专业的医师队伍、行业的规范标准再加保险的保驾护航,更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帮助正能量和医美资讯的传播”,种种推力都不可或缺,“我觉得是‘共业’,缺一不可”。

    “市场需要培养,服务需要提高。”方肯表示,无论对医美行业还是保险行业而言,未来都“需要我们共同花时间,用共同的智慧”解决问题。

    “想想20年前买汽车,一个样子。”方肯以车险举例说明,从不屑一顾到欣然接受,各方都还需要时间,车险“从草案到立法‘交强险’,用了13年”。

    目前,方肯供职的险企正在打算与合作机构进一步改良医美保险产品。“我们虽然为规范市场走出了第一步,但下阶段还要把产品升级。保险要真正起到保障作用,就如同车险一样,开始时大家也不认,现在随着服务和后续理赔的提高、便捷,大家主动购买已成常态。”方肯说。

    潜在困难面前,对行业发展和两款保险产品的未来,李滨仍抱有期待,称希望能与合作险企打磨出一款比较适合中国医美行业真实数据情况的保险产品。“也希望能够借助保险产品为行业规范赋能,为整个医美行业规范贡献一份力量。”目前,联合丽格第一医疗美容医院已成为首批平安专属定制保险承保医院之一,有20余名医师入保。

    不少保险业者依然认为医美保险是蓝海,是可持续增长的行业,并认为要加强不同企业的跨界合作才能实现双赢,比如方肯认为,“现在来看,要同产业龙头企业合作,深挖他们的数据,这样才不是‘盲人摸象’”,而“合作越深入,相信产品接地气,市场才会越喜欢”。

    (应受访者要求,方肯、陈默、单丹为化名;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小雷

    扩展阅读:

  • 中国人寿推出国寿鑫福临门年金保险丨保险
  • 太平财险扬州中支被罚45万:给予合同约定以外利益
  • 十五载栉风沐雨 看今朝继往开来 ——安华农业保险
  • 平安产险河北分公司启动雪天应急预案7天24小时服
  • 隔离疫情 不能隔离平安真情
  • 平安产险:科技赋能线上服务 全面助力疫情防控
  • 平安产险河北分公司为抗疫物资运输司机免费提供40
  • 平安驻河北地区统管党委:万众一心 奋力作为 共克时
  • 中国人寿推出国寿鑫福临门年金保险丨保险
  • 平安产险:科技赋能线上服务 全面助力疫情防控
  • 中国平安:1月份保费收入1427.56亿元
  • 隔离疫情 不能隔离平安真情
  • 卓锋智博经委会:新时代保险团队的基本盘
  • 太平财险扬州中支被罚45万:给予合同约定以外利益
  • 十五载栉风沐雨 看今朝继往开来 ——安华农业保险
  • 升级居家保障,平安产险与消费者共筑防疫堡垒
  • 财快头条
  • 元宵节抖音上线新春诗会,2300万人次在线同赏唐诗与交响乐融...

  • 智领未来 | 湘江智谷·AI智慧城市客厅开放...

  • 从《蜗居》到《安家》,热播剧教会了我们哪些买房真理?...

  • 全系配套+依河而居,浏河东岸的理想河居...

  • 蓝牌引领:S1超卡畅盈版精准满足城配细分新需求...

  • 本周焦点
    财经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