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书,撞开一个大世界。5月28日晚8点,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一方做客@高山科学经典抖音直播间,为网友导读刘易斯·托马斯的《细胞生命的礼赞》,分享这本科学思想史随笔集背后独家、独立、独到的思考以及医学的真谛等。本次直播还邀请到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系主任吴国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安友仲与王一方教授对谈。
《细胞生命的礼赞》从以小窥大的思想史视角,呈现了一个医学家及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伦理、社会乃至整个地球的思考。王一方认为,本书的两个关键词是“生命”和“医学”。一方面,刘易斯·托马斯将细胞人格化,隐喻人类社会、动物社群甚至是地球宇宙,从而揭示今天人类生存的内在逻辑。另一方面,作者探讨了医学与音乐、医生的使命、医疗技术等杂而有序的话题。
“病毒,原先只被人们看作疾病和死亡的介质,如今看来更像是活动的基因。”书中强调,生命是人与自然的共生体,是细胞器的共和国,和谐共生是自然的主旋律。王一方认为,现代人一直试图将自己与自然相分离,否定合作共生,殊不知线粒体是移居到人类身上的殖民者原核细胞的后裔,DNA也许是细胞的祖先融合原始生物的共生体。
王一方接着谈到了《细胞生命的礼赞》这本书的医学部分。医学与音乐的联系揭示了身外之物对我们的疗愈与照护,打破人类的管状视野。医疗技术分为有效有据的纯技术、偶尔有效的半吊子技术和无确切疗效的非(低)技术,这样的划分与今天的技术丈量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却又更为高级。
作者刘易斯·托马斯是兼具医学家、生物学家、桂冠诗人、修辞学家等头衔的“斜杠专家”。读书就是读人,王一方还分享了他的家世与教育、职业生涯、纽约经历等,展示了他的“两面性”:既是诗人气质人文主义者,又是病理学家本色技术主义者,在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中穿梭。
导读结束后,王一方与吴国盛教授、安友仲医生进行了对谈,探究了《细胞生命的礼赞》的历史意义、中国人的疾病观、健康观和生死观的改变、医生的地位等问题。针对中国传统的死亡观的衰落,安友仲认为,随着医疗的技术化、产业化、市场化,这是一个必然的发生发展过程,我们应该正视死亡,加强死亡教育。
据悉,@高山科学经典 抖音帐号已更新中科院张双南教授导读《别闹了,费曼先生》 ,周忠和院士导读达尔文经典著作《物种起源》等5期节目,累计播放达4248万。越来越多的教授、学者在抖音分享知识,助力知识普惠。《2021抖音数据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已有92%的全国“双一流”高校入驻,全年高校开播场次达14463场。